万界偷菜,开局长孙皇后爱上自拍 第40章

作者:剑与红颜

  “这让成为皇帝的李治非常不满,削弱世家门阀的影响力,不正是长孙姐姐你和李世民想做的事情吗?”

  “所以双方的矛盾愈发激烈,尤其是在李治想要废除王皇后另立武后这件事情上,彻底爆发了。”

  “李治和武后利用关陇门阀和五望七姓的矛盾,左右制衡,终于废了王皇后立了武后。”

  “又提拔寒门子弟,以寒门子弟制衡门阀士族的势力,利用“零三零”各种势力达到政治平衡。”

  “四年后,武后指使中书令许敬中陷害长孙无忌谋反,长孙无忌一家被流放岭南。

  “同年七月,长孙无忌被许敬中逼迫自缢,长孙家族被抄没,近亲流放岭南为奴,十五年后平反昭雪。”

  看到杜宇的信息,长孙皇后就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人都站不稳了。

  好不容易扶着假山定住身形,整个人气的都呼吸不畅,巍峨的高山起伏不定。

  她一生最重亲情,最看重的就是家庭和睦。

  但是没想到,自己死后却发生这样的惨剧。

  夫家,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全是畜生,一个一个都是逆子。

  娘家,自己大哥被人陷害谋反,被逼自缢。长孙家族更是被抄家流放,家族从此没落。

  辉煌了几百年的长孙家族就这么没了。

  想到这里,长孙皇后也是前所未有的寒光凛冽,目光当中都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戾气。

  “混账东西!我所生儿子当中,就数着第三子最畜生,最是大逆不道!”

  “本后已经决定了,绝不将你这个畜生生出来。”

  “等本后问清了是哪一胎怀了你,到时候直接打掉。”

  此时还没出生的李治已经在冥冥之中瑟瑟发抖:“母后饶命啊,母后饶命啊!”

  “儿臣知错了,儿臣知错了!”

  而此时长孙皇后也已经铁了心了。

  虽然杜宇发过来的信息只有短短的一些,但是她作为一国皇后,对于政治、后宫、权力斗争这些事情也是清楚的很。

  仅通过杜宇的只言片语,她就能够推断出来很多隐藏的信息。

  就比如说,现在的朝堂上其实就是以陇右勋贵集团和五望七姓为主要的政治集团组成。

  尤其是五望七姓,这些家族有的最早都能够追溯到汉晋时期,一直都是掌控天下的世家门阀。

  这些世家门阀,有时候狂妄到连当朝皇帝的面子都不给。

  就比如说,李世民为了拉拢他们,想要娶五望七姓的女子为妃。

  这本来就是一种政治联姻,互相拉拢,互相抵消矛盾的一种方法。

  然而对方却毫不给面子的就拒绝了。

  后来李世民又想和对方联姻,想将女儿嫁入对方家族,又想让太子迎娶五姓七望之女,但是对方依然拒绝了。

  就可以知道,这一时期五姓七望是狂妄到什么地步。

  这逼的李世民不得不加强陇右勋贵集团的势力,以抗衡五姓七望。

  甚至李世民不得不兵行险招重开科举制度,为朝廷注入第三股寒门势力。

  为什么说重开科举制度是兵行险招呢?

  科举举士的制度,并非李世民首创,首创者是隋炀帝。

  这也是导致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至于说历史上记载的隋炀帝昏庸无能,劳民伤财之类的事情,其实都是儒家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而这个儒家的话语权,在这一时期就是掌握在五望七姓手中。

  隋炀帝其实是一位很有才能的帝王,同样是跟着自己老爹隋文帝一起打下的天下。

  不论是文治武功,都堪称明君0 .

  而且在他继位前期,国家也是治理的井井有条。

  但是当他继位之后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士族门阀的势力过于强大,皇帝有时候做事情都需要受到这些门阀势力的掣肘。

  这是任何一个有野心有作为的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事情,于是他发明了科举举士这种制度。

  这给了天下寒门一个机会,同时也严重的打击了士族集团,动摇了他们的根本。

  门阀士族之所以能够屹立几百年不倒,就是因为他们垄断了读书的权力,他们垄断了知识,而让天下百姓愚昧。

  治理国家,需要拥有一定的知识文化水平的人。而这些人都出自于士族门阀,那么皇帝也不得不依靠这些家族。

  这就使得他们垄断了夏国自汉朝一直到唐朝近千年的政治权利。

  皇族都有灭亡的时候,但是那些世家却可以保持长盛不衰,就是这个原因。

  所以他们在隋炀帝后期就开始不断的给隋炀帝下绊子。

  作为一个皇帝,为国家开疆扩土有什么不对?

  隋炀帝打高丽,本就是一个明君应做的事情。

  而且以当时隋朝的国力征讨小小的高丽,那5.8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是让人惊讶的是,随军却接二连三的打败仗,三征高丽全部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什么?

  就是这些世家家族在后面不断的使阴招,将隋朝的兵力部署、军事机密都出卖给高丽。

  又在后勤方面不断的耍阴谋,前方的战士们常常得不到粮草供给,甚至连武器装备损坏了之后都没人修。

  在这种情况下,哪有不败的道理!

  就连隋唐大运河这种造福后世千秋万代的事情,也被他们抹黑成劳民伤财。

  更是以隋炀帝下过扬州为名,把建造大运河说成是隋炀帝为了穷奢极欲,为了下扬州嫖鸡方便开凿而成.

第七十二章 你觉得我儿子还有抢救的必要吗?

  如果下扬州就叫穷奢极欲的话,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又该怎么说?

  隋朝末年百姓们民不聊生,其根本原因其实是士族门阀在背后搞鬼。

  他们在自己的领地横征暴敛,然后却把一切的罪名全部推给了隋炀帝。

  反正百姓们都没读过书,什么也不知道,而这五望七姓为首的士族代表了读书人,代表了天下口舌,掌握了舆论导向。

  所以隋王朝二世而亡。

  李世民正是看清了这一点,前期的时候希望通过联姻拉拢五姓七望,获得政治平衡,可惜的是对方狂到连皇族都看不上。

  所以李世民利用陇右勋贵集团这个新的世家门阀集团对抗五姓七望。

  同时又利用这五姓七望自己内部的矛盾,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分化。

  在这种情况下又重开科举制度,为朝廷注入第三股势力。

  这样的政治博弈,以长01孙皇后的智慧,自然也是看得非常清楚。

  所以未来自己儿子要是继承了大统,如果够聪明的话,应该按照李世民的思路继续进行下去。

  深耕细作几十年,等寒门势力,陇右集团和五望七姓三股政治势力达到平衡,则可以彻底的掌握时局。

  而显然自己儿子很笨,在立后这件事情上五望七姓给利用了,成为了打击陇右集团的机会。

  而随着长孙无忌的流放,陇右勋贵集团也彻底的在大唐王朝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后世的很多影视剧将李治和武则天美化成替寒门子弟出头,为天下谋取人人如龙的代表。

  狗屁!

  武则天时期人人如龙了吗?

  在某种方面来说,他们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因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

  而三角形当中,五望七姓是最强大的,唐高宗李治时期,陇右集团看似强大,但是实则底蕴不够。

  这时候需要做的就是让陇右集团和寒门子弟联合起来,抗衡五望七姓。

  等到寒门彻底崛起,才能形成真正的平衡的政治生态。

  但是李治是操之过急了。

  等到陇右集团彻底没落之后,五望七姓的恐怖又开始慢慢爆发,剩下寒门已经独木不可支。

  武则天后期也只是在苦苦的支撑。

  她为什么任用酷吏?就是因为这时候,正常的政治手段已经无法抑制五望七姓为首的士族集团。

  后来武则天晚年也是被五望七姓为首的世家重新推翻。

  从此以后,直到整个大唐王朝结束,整个唐王朝的政治其实就是一直垄断在以五望七姓为首的士族门阀手中。

  虽然隔着时空,长孙皇后也能够想象得到,当时废立王皇后是怎样一番波谲云诡。

  而自己这个傻儿子显然是根本看不到这背后所代表的深层次的博弈。

  美色让他冲昏了头脑。

  就自己长兄长孙无忌被陷害这种事情,难道他看不出来吗?

  李治当然看得出来!但是这时候是不是陷害,并不重要!

  他需要一个借口来打击长孙无忌,目的是削弱陇右集团。

  历史上的李治只是想要削弱陇右集团的势力,并不是想真正的将陇右集团覆灭。他也明白三者平衡的道理,这点最起码的政治智慧他还是有的。

  所以同年七月的时候,他才要复审长孙无忌谋反的事情。

  只不过事情已经脱离了他的控制,五姓七望抢先动手逼死了长孙无忌,三足鼎立的政治平衡被彻底打破了。

  长孙皇后隔着时空也看清楚了李治当时的想法,而且他也非常清楚李治为什么玩脱了?

  因为李治始终没认识到,三足鼎立之中哪一极是最强大的。

  三国当中,曹魏也有时候显得似乎势力有所衰弱,但是实际上那只是假象,他一直是三国当中最强的。

  五望七姓自汉朝至今,纵横千年,期间也有显得衰弱的时候,但是那都是假象,实际他们一直都很强。

  只不过是有时候故意示敌以弱而已,但是李治和武后都上当了,以为对方是真的弱了。

  这让长孙皇后不由的叹息一声,说道:“唉!我这第三子终归是不够聪慧,政治智慧不够啊!”

  “说你不够狠吧,你又能够对娘亲的娘家下得了狠手,有帝王之心。”

  “但是说你够狠吧,又被一小女子操控,过不了美色这一关。”

  “你真的是让娘亲很失望啊!”

  “该狠的时候,你不狠,不该狠的时候,你却狠了!”

  “而且不顾亲情,逼死自己亲舅舅,流放我长孙一族。”

  “好的很啊!你这个畜生,既然你不顾亲情,那也别怪为娘狠心了。”

033

  “你这逆子,就不要怪为娘跟你斩断这份母子缘分了。”

  (有读者说,李治是明君,为什么让长孙皇后评价他为畜生和逆子。我也没说李治是昏君,但是李治的政治智慧不够这一点也是肯定的。而且不管他是否是明君,但是在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眼中,他差点丢了李唐江山,那就是畜生和逆子。)

  这一刻,长孙皇后已经坚定了不在生下李治的决心。

  在他看来,自己三子当中最大逆不道,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李治。

  因为他政治智慧不够,又贪恋美色,耳根子软,不该心狠的时候心狠了,该心狠的时候有没狠。

  从某种方面来说,他和纣王很像。只不过李治体弱多病,还没来得及把国家玩坏就自己先没了。

  平复完心情之后,长孙皇后给杜宇回信息:“感谢先生赐教,给本后解开很多疑惑。”

  “同时希望先生不吝赐教,我大唐如何避免这必死之局?如何救大唐于水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