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京开始当女神 第763章

作者:且听夏风吟

“在经过几年的沉淀,洛泉终于洗尽铅华,让自己本就得天独厚的嗓音条件提升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并且还加入了一般歌手苦练几十年也无法拥有的技术。

将几十年缩短到几年,这是天赋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她努力的彰显。

在这首歌里,洛泉那极具金属质感的高音丝毫不晓得突兀,因为她从歌曲一开头的基调就起得非常高,所以副歌的陡然拔高也就顺理成章就了。

而再歌曲尾部的高亢呐喊,也再一次将她的音域宽广体现得淋漓尽致。

绝大多数歌手唱到D5,表情已经狰狞,肢体已经扭曲,嗓音也已经撕裂,声音是唱上去了,但是看起来实在是痛苦万分。

而洛泉的声音听起来却是那么的集中且饱满,丝毫没有因为声音过高而失真的情况。

我想她当时的表情和身体应该也是相当平静的,毕竟作为世界最美,想想都知道她不会让那样的姿态出现在自己身上。

总而言之,这首歌是洛泉身为歌手生涯里的一道分水岭。

从今天开始,她的唱功从世界一流成功晋级到了天花板级别,目前能有资格与之相比的人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之前她一直都在忙于拍电影和打擂台,原本业内还挺担心她会疏于歌唱上的锻炼。

现在想来完全是杞人忧天。

洛泉的专业和才华,永远都不应该被质疑!”

这篇高质量的彩虹屁,发出来后在国内外都获得了相当高的点赞。

作为一家权威音乐杂志,《巨石》还是头一次用如此肉麻的话语来称赞一位高手。

哪怕当初洛泉获得了新世界最伟大歌手的头衔,巨石杂志也只是夸奖了她无与伦比的才华,而且用词也没有这次那么肉麻。

估计也是因为洛泉展现出来的唱功实在太离谱了,把主编都给听嗨了,所以写下了这么一篇主观性如此强烈的稿子。

但很明显,所有人对于稿子里提到的洛泉所有优点都是赞同的。

唱功顶不顶,歌曲听完就能知道。

一首旋律并不那么优秀的歌,却如此耐听且悦耳,那九成原因就是歌手的唱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所以,乐迷的惊叹和喜爱也就无需掩饰了。

而洛泉在看这些人吹她的时候,脸上也是笑得跟花一样灿烂。

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乐趣。

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里,排在第二层的就是被他人认可、称赞,也就是尊重需求。

虽然比不上最高层的自我实现,但即使这样也已经让她觉得很爽了。

而在这首歌的热度稍微缓和下来以后,歌迷们又纷纷提出了一个疑问:

那就是摇滚呢?

要知道洛泉可是写了众多堪称不朽名篇的摇滚作品的。

而直到现在,女子十项全能专辑里都还没有出现摇滚歌曲的影子。

虽然专辑里有些歌曲或多或少都带一些摇滚的元素,但终究不是纯正的摇滚。

粉丝们要的是什么,洛泉心知肚明。

而作为上世纪下半夜最火也最具影响力的音乐风格,摇滚是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缺席的。

所以这最后一首歌必然是一首摇滚。

也只有摇滚,最能触动人心。

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接近凌晨,也没有歌迷再去追问洛泉这首歌是什么了。

很快,一切的谜底终于揭晓了。

最后的歌名出现在了洛泉的主业顶端:

《波西米亚狂想曲》

第八百四十五章 给个姬会

防盗章节,大家1.00刷新!

防盗章节,大家1.00刷新!

“看着像是古典音乐啊。”

歌迷们看到这个歌名,以为洛泉又写了一首古典音乐。

之前的《钟》属于钢琴练习曲,而这次是打算直接来个交响曲?

怀着这样的疑惑,粉丝点击了播放。

歌曲开头,就是一段轻柔的钢琴声。(ps.原版开头接近一分钟的吟唱,不过个人觉得演唱会版本的要更好一些,大家可以在β站搜索歌名观看。)

然后,洛泉富有感情的歌声响起:

“Mama just killed a man

妈妈,我刚刚杀了人

Put a gun against his head pulled my trigger now he's dead

枪指着他的头,扣下了枪板,现在他已经死了。”

歌声情绪低落,轻柔中带着些许的无奈的恐慌,像极了一个犯下大错又六神无主的孩子。

而不管是小孩还是成年人,在身心最脆弱的时候,嘴里呼唤的必然是母亲。

在全世界很多的语言里,mama这个发音都代表着母亲。

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必然。

“Mama life had just begun

妈妈,人生才刚刚开始

But now I've gohrown it all away

但我却把它全毁了”

情绪继续转进,歌声变得逐渐高亢起来,撕裂的音色宛如主人公崩溃的内心。

在无计可施之中,只能用咆孝去宣泄内心的恐惧。

宣泄之后,情绪陷入了短暂地平静。

第二遍主歌到来,歌声看似认命般变得低沉,但很快又迅速变得激昂,只有在唱到妈妈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那所剩不多的温柔。

这仅仅只是这首歌的第一部分,就已经有了如此多的情绪变化。

并且高音部分全部真声,洛泉的胸音就彷佛歌唱家一般让听众头脑发嗡。

这是歌声与头腔产生共鸣的现象。

是天灵盖对歌者唱功发出的赞扬与惊叹。

和倒数第二首歌一样,洛泉再一次展现了自己已经臻至化境的唱功和无比雄厚的嗓音天赋,听得一帮专业歌手表情无比狰狞。

而乐迷此时的内心也是被震撼所包裹。

这首歌并不是一首简单的摇滚,而是被洛泉给拆分成了好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抒情演唱结束后,第二部分听起来就像是一幕激烈欢快的音乐剧,第三部分又变成了以电吉他、古典为主的摇滚风格。

在经历了这些翻腾之后,一切终于变得平静。

洛泉用彷佛安眠曲般的吟唱,为这首歌音乐史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狂想曲这个单词,其实是原歌名的一种翻译,将它翻译成波西米亚史诗其实也非常贴切。

因为这首歌风格多变,内容巨大,极具内涵,绝对称得上是摇滚音乐里的史诗。

对于已经期待许久的摇滚乐迷而言,这都不能说是一张满分的答卷了,再多给洛泉五十分都不怕她骄傲。

乐迷们在推特上发推文感叹道:

“这首歌太精彩了,风格迥异的音乐段落最后却形成了高度的统一,洛泉的歌声还是那么地震撼!”

“第一部分的那几句mama真的是唱进了我的心坎,我的母亲早逝,原本以为这么多年过去,我已经将她彻底遗忘。

但是当歌声唱响,我这才想起其实我从来都没有失去过对母亲的思念。

在多少个午夜梦回,我彷佛都能看到那个温柔慈爱的女人,可惜她再也无法抚摸我的脑袋,亲吻我的脸庞了。”

“真的很令人感慨,能从一首摇滚乐里获得那么多的温存和感动。

大概这就是摇滚的特点所在,直击人心。”

“我觉得,洛泉的这首歌是在喂美国最近频发的枪击桉发声。

实施枪击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且很多人的童年都过得不好。

扭曲的生活让他们产生了报复社会的想法,最终做出了可怕的事。

如何在源头上解决这件事,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的一件事。

或许我们要对那些出身不幸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否则一个家庭的不幸,最终会导致许多个家庭的不幸。”

………………

这一条推文,可以说是引爆舆论的一条推文。

原本这段时间以来,频发的枪击桉就已经让全美陷入到了一种悲愤交加却又无可奈何的气氛之中。

那一条条死在枪击中的无辜幼小生命令人痛惜。

而更痛的,即使已经死了这么多人,也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改变现状。

枪击桉频发,源于对枪械的放纵,人人都可以持枪,有枪的人甚至比有车的人还多。

但持有枪械又是美国公民最基础的权力之一,是美国的国本。

如果禁枪,那就是对美国根基的动摇,反对的人数不胜数。

但这首歌,确实是让那些感同身受者的情绪找到了阻止。

他们在评论区倾述着对枪击桉频发的悲观情绪,也希望能将今天定为全美控枪日,呼吁大家能在家安静听歌,至少能有一天让发生在美国的枪声能够减少。

很快,有美国的粉丝询问洛泉,这首歌真的是为减少美国枪击而创作的吗?乐迷们理解得对不对?

洛泉一直都在关注着舆论的走向,看到这条点赞相当高的提问,她也是做出了回答:

“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作品都有他们自己的见解,有时候可能比作者本身还要更加精彩。

枪击桉的发生本身是非常不幸的,这首歌如果能减少不幸的发生,我相信大家都会愿意看到。”

这个回答并没有直接承认,但也没有否认,有些模棱两可。

但对于目前推特上的舆论,倒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几个小时候,“全美控枪日”出现在了推特热搜的顶端。

《波西米亚狂想曲》所引起的乐迷的触动,令他们在网上呼吁全美人民在今天这个周末减少外出,友善待人。

原本以为这只是乐迷自己的自娱自乐,根本不会有多少人响应。

但没想到,平均每天发生百来起枪击桉的美国,在今天却突然哑火了。

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才发生了不到二十次的枪击桉,暴跌了百分之八十!

对于美国人而言,这绝对是值得庆祝的一天。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奇迹般的一天,仅仅是因为一首歌。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歌迷们都无法想象洛泉的歌曲能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

不管是巧合,还是那些原本打算在昨天犯桉的枪手真的被洛泉的歌声所感动,从而放弃了报复社会的想法。

这都是一个好的现象,甚至在被美国媒体报道之后,在全世界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这样的日子美国只有一天。

哪怕是在各个重要的节日里,美国人该枪击依然枪击。

而且看到街上庆祝的人一多,说不定直接掏出步枪来一波大的。

而这次的节日并不是为了庆祝,起到的效果反而更好。

一时间,和平守护者洛泉成为了华夏粉丝给她新加的一个称呼。

为的就是纪念她新专辑的这首压轴作品,为美国一天的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