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娶女帝不正常吗? 第13章

作者:爱开小差

真和‘于谦’,‘于少保’替换了身份,陆成安可能做不到‘于少保’那般力挽狂澜匡扶社稷的效果,可是陆成安绝对不会对不起自己这一身骨气。

而大明也是自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之后,才彻彻底底确定了整个国家的风气——‘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也就是大多数喜欢明朝历史的人最爱说的那一句‘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

而上上下下多少代大明皇帝,除了叫门天子朱祁镇外,多多少少都对得起自己的列祖列宗了。

不过,废立皇帝这件事,整个礼法过程是很繁琐的,尤其现在还是大明头一回皇帝被俘,底下的臣属和孙太后全都是磨磨蹭蹭的。

哪怕陆成安几乎是公开叫板,也没有立刻就着手想办法让朱祁钰上位。

但,这件事情,哪怕其他人再磨蹭,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不久之后,陆成安就要升任兵部尚书,成为真正的军部一把手。

至于为什么能有这个位置让‘于谦’顶上去,还真得谢谢朱祁镇。

毕竟按理说兵部侍郎要老老实实混资历混几年,还要等到时任兵部尚书的官员寿终正寝才有机会上去。

而这个原因很朴实无华,因为原来的兵部尚书邝埜在乱军之中被杀。

是的,朱祁镇这次操刀的‘土木堡之变’,葬送的不仅仅是大明精锐之师,还带走了绝大部分靖难之役时颇具战功的武官勋贵和近半的文臣。

这次御驾亲征,是朱祁镇把他全部家底全部梭哈的战役,这带来的下场就是朱祁镇一波葬送之后,他的亲弟弟朱祁钰接手这烂摊子的时候,根本无人可用。

于谦能那么快掌控军队,一言九鼎,也是因为明朝的军部已经根本没有人可以制约于谦。

当时的于谦既得到了文臣势力的支持外、勋贵集团几乎团灭,还有刚刚上位被于谦拥立的朱祁钰的‘蜜月期’。

所以,这个剧情的难度是放在了新手教程上。

首先,作为臣子,陆成安不需要担心被君主忌惮,限制发挥的空间,其次朝堂内外全部支持,顺应民心,此外还是守城之战。

天时地利人和。

唯一的问题就是陆成安并不懂怎么带兵打仗,但陆成安自己也不傻啊,他不会打仗,那就让会打仗的人去打。

他又不是常申凯那样的微操大师,十万八千里还要指挥别人怎么去打仗,还要让阵地里的大炮挪一百米炮击别人。

陆成安最大的优势甚至都不是这些内外的因素,最大的优势是信息优势。

知道哪些人可以用。

而他真正意义上要负责什么?

其实就是负责稳住军心,提高北京城内将士的士气,接着只需要喊出一个字‘打’,光是做到这些就够了。

至于瓦剌兵临城下,一炮不发就弃城而逃的事情,反正他是做不出来。

等到老太监金英尖细的声音宣布退朝。

陆成安头也不回地走出大殿。

他等下要去郕王府,向朱祁钰索要一个‘放人’的权限。

陆成安得去都察院监找一个人,之前就说过,术业有专攻,陆成安哪怕再了解‘于谦’是怎么守住北京城的,也只是战略上的了解,真正战场上的细节,他怎么可能做到细致入微的程度。

不过,陆成安要找的这个人也是个二五仔。

也不知道明朝哪里来的那么多二五仔,但现在是北京城保卫战的重要时刻,比起那个只会治理水患,还动不动想投降的软骨头徐有贞,这个二五仔至少在对外态度上还算是个汉子。

而陆成安要找的人,正是原大同副将石亨,后因‘土木堡之变’中战败,单骑逃回,现在被贬官下狱。

跟他一同作战的西宁侯宋瑛、武进伯朱冕、监军郭敬全部战死。

其中宋瑛乃是明朝开国将军宋晟的第六子,娶了咸宁公主,真正的顶级勋贵;朱冕则是靖难之役有功于燕王,又追随张辅屡立战功的武进伯朱荣之子。

全都在抗击也先入侵大同的时候英勇就义。

所以说,土木堡之变这件事的离谱程度,别说洪武大帝朱重八和明成祖朱棣了,他爹朱瞻基在世,都要把他的皮给扒下来。

因为朱瞻基给朱祁镇留下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底子呢?

朝堂清明、能人辈出、内部稳定、国库充盈、海内升平的仁宣之治大成期。

飞龙骑脸你给玩成这样?

真的是又菜又爱玩,谁看了朱祁镇的操作谁瘫痪,多年低血压都能给他治好。

而这个侥幸活下来的石亨,能力上是毋庸置疑的,放各大历史游戏中,武力值、统帅值起码85起步。

北京保卫战中,石亨屡立战功,也是因此受到了重用。

所以,有时候陆成安真挺搞不懂朱祁镇是怎么输的,输的不明不白,能打的能用的,全带上了,还能给他玩团灭了。

不过,要从都察院监里把人捞出来,作为代理‘兵部尚书’之责的‘于谦’仍然没有这个权利。

甚至于陆成安还得找朱祁钰要一个‘提督各营军马’的权限,才能真正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利。

所以说,明朝的皇权很逆天。

很多臣子手上的权,都要皇帝一个字一句话才能放出来。

成化帝就能看出来,明代的皇权到底夸张到了什么地步,当时辅佐成化帝的三位阁老,六部尚书,在历史上被笑称为‘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但是,你在明朝被皇帝宠信,也真的是很爽的一件事情。

所以陆成安有大展手脚的欲望。

要知道朱祁钰早期对于谦的信任度可是超破了天际,既给了于谦全部的兵权,又让于谦以文臣身份参政,真正的位极人臣也莫过于此。

有这个开局。

陆成安不仅敢惹事儿,也不怕事儿。

甚至他还想要找事。

.....

.....

.....

第22章 这是什么意思啊?

大晟朝、秦王府。

这个夜晚,令人难以入睡。

秦王苏知清看着门口巡逻森严的卫兵,眼眸中微微闪过一丝寒意。

由于提前知道了未来,知道了自己最大的敌人所在何处,有了如此重要的信息。

所以一到深夜可以休息的时候,她就想要通过模拟未来,尝试不同的支线来给自己寻找破局之处。

然而这次,苏知清突然发现点击‘新的登基’没有任何的反应。

这让本就所剩无几的安全感再次下降。

“谁?”苏知清冷声质问道。

只见一个侍女走了进来,“秦王殿下,奴婢这是过来换香炉的。”

苏知清柳眉轻轻一凝,点了点头,没有再多问什么,但心里的戒备却一刻都放不下来。

看到侍女换好香炉,默默离去时,苏知清轻轻叹了一声,整个秦王府,到底有几个人,是她真正能够信任的。

自从知道舅父长孙明并非表面上的慈眉善目后,苏知清感觉整个秦王府,哪里都是反贼,谁都像是反贼。

想到这里。

苏知清忽然想到了自己那位身为皇长女的汉王姐姐,虽然没有什么人愿意孤注一掷在汉王府上,但比起自己这边内忧外患的情况,汉王府好歹还有个真正愿意为汉王做事的陆成安。

躺在床上无事可做,出于无聊,苏知清再次去到之前那个可以隔空聊天的板块。

然而此时此刻,整个水区已经是处于一个爆炸状态。

功能无法正常使用,没办法推演未来,这让很多碰到困境又找不到解决头绪的人很是头大。

晋王这边的问题是,她是有很多人追随,母妃家也是很支持晋王,但能力不足这件事情嘛,也没办法。

所以晋王苏瑾若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能力不足,她就得找帮手,拐走陆成安,也是她第一个想到的,可惜暂时没有什么成效。

“本王点剧情模式,显示有人正在剧情中,本王点新的登基,提示有玩家正在剧情中,无法进行游戏。”苏瑾若也是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在水区大大方方地说了出来,“什么情况?”

“都是一样的。”一位匿名飘过。

“为什么你还在这里匿名?”苏瑾若质疑道:“都是姐妹,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而且说句实话,难道你们就愿意屈居人下么?”苏瑾若继续质问:“天天来这里逛的人,早就有蠢蠢欲动的心了吧。”

苏瑾若的攻击性很强。

其他人也没有反驳的意思。

自从有了推演未来路线的功能后,给了很多人争霸的希望,至少在她们眼前的路,不再是之前那样寸步难行,乃至于随时可能都要万劫不复的情况。

要知道开局最难的汉王在第三次推演模拟中都能登基上位,光是这一次模拟,就让多数人为之振奋吗?

汉王可是所有皇长女里,最无权无势的一位,她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皇长女的身份。

真正的开局一个人,装备全靠自己打。

而就在所有人焦虑无法使用功能的时候,秦王苏知清冷不丁地问道:“你们看到那个展柜游廊的功能吗?”

“点进去,有个北京城保卫战的剧情内容可以看。”苏知清的消息一出来,所有人齐刷刷地切换了界面。

展柜游廊中果然有一个叫做【北京城保卫战】的画面。

一经点开,就是一个全新画面。

首先是遍地饥荒惨不忍睹的灾情,随后出现了一个魁梧和尚,接着一句话醇厚无比的男音介绍起故事背景。

从洪武大帝朱元璋一统山河、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讲起,一一介绍了大明王朝的伊始。

继而画面一转,洪武大帝朱元璋为了巩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为了确保皇权稳固移交,而大肆肃清朝堂,斩杀贪官污吏,为下一任打好地基,结果下一刻,内定的继承人太子朱标身死。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朱元璋彻底疯狂,对待贪官污吏的手段更为残暴无情,当然朱元璋也开始头疼新一任继承人的选择,因为朱标死后,顺理成章的继承人应该就是朱元璋的次子朱樉。

然而朱樉却是一个不省事的货色,早年就藩的时候,朱元璋就指明了关中百姓因元朝暴政,不甚疲惫,宜在封地里休养生息。

但朱樉到了地方后,仍大兴土木,修建宫室,劳民伤财,于是朱元璋跳过了二代的儿子辈,选择将皇位让第三代,也就是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位。

为了让朱允炆能做踏实皇位,朱元璋临死前替皇太孙朱允炆把权柄上的刺一根根地撸干净,以保大明家天下千秋永固,随后将开国功勋一一残杀,先后扑杀胡惟庸的文臣集团和蓝玉的勋贵集团,彻底清除大臣势力、强化了皇权。

无论是真心谋逆的,还是无心谋逆却有这个能力的,朱元璋全部杀了个干干净净。

下一秒,朱元璋溘然长逝。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

画面上露出两个大字‘削藩’。

这画面之精彩,让苏知清根本舍不得放下一秒钟的功夫,朱元璋在‘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上的雷霆手段,让苏知清不得不叹服对方不愧是一个王朝的开创者。

手段之迅雷,做事之决绝,几乎是不给任何人翻盘的余地,而这样硬生生给朱元璋庇护出来的皇位,这位明三代朱允炆能坐稳吗?

而这‘削藩’字眼,让所有人毛骨悚然。

无论是对画面中的人,还是对大晟朝的皇女们而言,削藩和赐死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如此开局下的朱允炆,其削藩岂不是一拿一个准?

果不其然,大张旗鼓的朱允炆连续弄死几个没有实质兵权的亲叔叔。

下一秒的靖难之役轰然发动。

这让整个大明王朝陷入了最高潮的故事,朱允炆在爷爷亲手弄出来的大好局势下,被燕王朱棣用七百人的兵力硬生生翻了盘,各地藩王无人支持朱允炆,坐视不管,而朱棣打着打着还借了宁王的兵,最后架空了宁王的权。

历经四年,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取胜,登基为帝,年号永乐。

朱棣登基后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

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永乐大典》。

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这一切看的苏知清神采奕奕。

她津津有味地继续看了下去,任何一点点的细节她都不想错过,这何止是一个王朝的发家史。

分明是‘造反全书’。

尤其是靖难之役七百人都能翻盘,这让自怨自艾的苏知清顿时振奋起来,她这点问题比起朱棣的问题,还能叫问题吗?

随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相继登场,在明太宗朱棣打好的基础下,维系了前面的高度发展,以‘仁宣之治’开启了大明盛世。

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