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世界许愿系统 第115章

作者:上善若无水

他表示昨天晚上只是教金妃她们玩了一晚上的牌而已。绝对没有其他的事情。他以太祖朱元璋的名义起誓。

面对王霄的矢口否认,张太后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能是让他有多远就滚多远,看到他就来气。

至于孙若微那边,一连三天都没跟他见面。

最后还是王霄强行闯进了皇后的宫中,两人深入交流了一整夜才算是平息了皇后心头的火气。

后院的事情暂时安稳住了,而王霄与大头巾们的战争还在继续。

发起攻势的王霄很快就开始推行新的政策。这一次的刀,落在了科举上面。

他颁布命令,将科举考试的取才比例定为南六北四。

这种分配方式承认了南方人在读书方面的优势,却也极大的照顾到了北方人的空间。避免南方士子一家独大的场面。

要知道洪武年的时候,可是发生过一次科举所有五十二个录取考生都是南方人的事情。

真要是这么下去,其他地方的人就将再无出头之日。

没等南方的大头巾们愤怒反对,王霄再次出手。

他确定了科举考试内容除了考四书五经的经义,死死追求八股文之外,正式添加了算学。

算学的出题范围包括并不限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五经算术’等等在内的算经十书。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

在科学中,凡是用不上数学的地方,凡是和数学没有联系的地方,都是不可靠的,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

王霄也没办法一下子就废除八股文,也没办法直接就把数理化全都加入进来。

前者的影响太大,后者则是根本就找不到那么多懂得数理化的人。

所以他只能是一点点的来,先把基础给打好。等到基础牢固了,数理化就将取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的重头戏。

数学是枯燥的,读文科的人基本上都不喜欢数学。

读书人们继续反对,然后反对无效。

王霄用从扶桑弄来的金银钱财,开设了理科学堂。

招募了一大批有意学习这方面知识的年轻人进入其中学习。

他准备花费几年的时间一批批的培养出理科的人才出来,之后这些人将会被授予教学官职分赴各地,在当地建立理科学堂招募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其中学习。

甲午的时候,扶桑人用赔款开启了他们的教育时代,成功走上了开化的道路。

王霄这次也是要拿着扶桑人的钱,来开启大明的新式教育时代。

他估摸着大概十年之后,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将数理化列入科举之中。

那些只会背四书五经的人,此生将再无出头之日。

在瓦解儒家的同时,王霄也在着手加强对军权的控制力度。

明军的前身是红巾军,他们驱逐鞑虏光复华夏,打了几十年的仗,战斗力极强。

之后朱棣打靖难之役,打蒙古,打安南。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几乎年年打仗。明军的战斗力也是丝毫没有落下。

现在王霄手中的这支明军继承于朱棣,战斗力可谓当世无双。

可这些人终究是会老去的。

爷爷是名将,父亲可以上阵杀敌,到了孙子的时候就成了废物这种事情太过常见。

就像是红楼梦里的贾家,那一门两国公是贾演与贾源用命在战场上拼回来的。

到贾代善这一代,也依旧是杰出人物。

可再向下,到了孙辈贾赦这个废物与贾政这个假正经就已经是差到极致了。

至于大宝脸这一代,那都是十足的无能之辈。

王霄专门开设了讲武堂,由还活着的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泰宁侯陈瀛这些打了一辈子仗的名将们出任讲师,王霄自己做校长来系统的培养武将。

招生名额除了给世家子弟外,还从军中挑选表现出色的寒门弟子。

只要能顺利毕业,起步就是军官。并且日后升迁都会占据优势。

虽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世家子弟占据资源,可从长远来看却是真正能够维持明军战斗力的有力措施。

而且王霄准备逐步加大讲武堂的规模,也就变相的增加了寒门子弟的上升空间。

王霄管不了百年之后的事情,甚至五十年之后的事情他都懒得去管。

他会尽力去做,但是为几百年后考虑什么的,他可没那个心思。

胡善祥果真是生了个儿子,王霄给他的名字就是朱祁钰。

至少在王霄看来,这个世界的大明绝对不会再有土木堡的事情。

王霄知道郑和会在第七次下西洋的时候因病去世,所以他派遣了一整个太医团队跟随郑和调理身体。

这次出发去往马六甲,前后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身体硬朗的郑和终于回来了。

“皇上,臣回来了。”

奉天殿,盛大的迎接仪式上,当满脸风霜之色的郑和进入大殿行礼的时候,王霄直接走下丹阶来到郑和的身边将他扶起来。

“你辛苦了。”

道一声辛苦,并不足以表彰郑和的功勋。所以王霄已经准备让人为郑和立传。

没分到肉吃的文官们对王霄如此礼遇郑和并不感冒,他们对海外蛮荒之地也没有什么兴趣。除非是能赚到钱。

武将们倒是都对郑和投以热切的眼光,下西洋说到底还是军事行动,而且郑和也是出身于军旅,是自己人。

“微臣不辛苦。皇命在身,在所不辞!”

郑和再次下拜,准备讲述这次出海的情况。不过却是被王霄拦住了。

“公事不急,可以等等再说。先吃饭喝酒,好好的犒赏你们。”

为了庆祝郑和船队归来,王霄召开一场盛大宴会。

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勋贵命妇还有各国在顺天府的使者都应邀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