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发明家(穿越大唐之我有电脑) 第452章

作者:33

  “这个混账的小子,真是一日不气朕都不行。”

第0828章 裁军?马放南山的危险

  《贞观日报》上刊登了大军南征以及西征结束的事情,整个长城都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随着消息的扩散,整个关中皆是欢欣鼓舞。

  也幸好有了秦墨发明的步枪、重机枪、火炮等热武器,否则现在的长安可没有这么欢乐。

  自古以来打仗都是一件苦闷之事,打仗是要死人了,这意味着生离死别。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并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但是此次西征数年,死伤却寥寥无几,这不得不说是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那些出征的士兵的家属们皆是对秦墨感恩戴德,是秦墨使得打仗变成了一种建功立业,却没有什么风险的事情。

  这也是李二说他当记首功,老货们却无人反对的原因。

  然而在大唐上下沉浸在庆祝胜利的气氛之中时,却是出现了一丝杂音。

  几个御史台的御史却是向李二建议,要求裁军,他们的理由看起来十分的充分,“这些年大唐南征北战,已经扫平了所有的敌人,已经没必要再保留那么大规模的军队了,是时候休养生息了。”

  大唐的兵力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一线的精锐军队已经达到了百万之众。

  西征大军有30几万,南征大军有30万,驻守草原的兵力有10几万,倭国驻扎兵力有10万,大唐本土的兵力也2、30万,林林总总加起来已经超过了100万之中。

  这可不是什么乌合之众,而是一线的精锐军队,还不算地方的府兵,否则这个数字会更加的可怕。

  要知道大唐的人口才3000万出头,军队和人口总量的比例达超过了1:30,这绝对是一个恐怖的数据。

  若是在其他朝代,只怕一个穷兵黩武的帽子是跑不了,而且这么大规模的军队,足以拖垮一个王朝。

  但是在大唐,这么多的军队对于国家财政来说却是没有多大的影响。

  “裁军?”

  李二也被御史们突然的提议给吓到了,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主意。

  像那些老顽固所说,大唐已经扫平了天下,不需要那么多兵力的。

  遇事不明问秦墨,于是李二又把秦墨给招进了宫里。

  “不知陛下召我前来有何要事?”李二的召唤,让秦墨感到很意外。

  李二也不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的道,“早朝的时候,有官员提议裁军,朕想问问你的意见如何?”

  秦墨反问道,“陛下是何主意?”

  李二有些犹豫不决的道,“朕有些拿不定主意,朕在想大唐需要有多大的兵力?”

  秦墨说道,“攻城容易守城难,那些异国,虽然被大唐所灭,但是一旦没有军队驻扎,反对势力便如同野草一般野蛮生长,就如高句丽等旧地一班。”

  当初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旧地发生了叛乱,其原因就是大唐的兵力不足,无法掌控所有情况,给了反叛势力生存的土壤。

  “那你的意思是?”李二看向秦墨问道。

  秦墨看着李二一副苦恼的样子,笑道,“陛下为何要纠结此事?是大唐的国库养不起这么多军队?”

  李二摇头道,“并不是,虽然大唐有百余万大军,但是军费和大唐的国库收入来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而且与以前不同的是,现在大唐对外征战成为了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不说别的,单是灭国夺来的金银财宝就足以支撑大唐的军费。

  “那不就结了。”秦笑道,“大唐现在还远远未到马放南山的时候,那些新征服的土地还未消化掉,还需要大量的军队。”

  秦有些愤怒,现在远远不是马放南山的时候,还需要军队帮助消化那些新增的土地。

  说完,他顿了一下继续道,“陛下可听说过有钱任性,只要有钱,想养多少军队就养多少军队,何须在意那些目光短浅之辈的意见?”

  “这倒也是。”李二点头笑道,“朕这次却是拿定了主意。”

  “是谁提议裁军的?”秦墨忍不住问道。

  如今对外征战是一件有利可图之事,就连魏征、戴胄这种顽固派都明确支持对外征战,那么现在是谁提出了裁军的建议。

  对此,秦很好奇。

  李二回答道,“乃是几个腐儒,说了你也不认识。”

  秦墨早朝都没上过几次,对于朝廷的那些大臣们都没认得全。

  秦墨道:“那些腐儒的意见那边不必理会,他们只想着天下太平,却忘记了大唐能有今日之安宁,军队功不可没。”

  李二点头道,“所言甚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若无军队震慑,只怕那些新增土地很快就要出乱子。”

  那些新征服的土地,尤其是西方国家,若是没有足够的军队镇压,只怕反抗马上就会此起彼伏,西征的成果也会背后也是毁之一旦。

  “大唐打下的疆土那么大,就那点兵力,我还嫌少呢,不扩军已经算不错了,哪还能裁军?”秦墨道,“这世界上还有这许许多多的无主之地等着大唐去征服呢,裁军岂不是无稽之谈?”

  他自然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

  “说的是。”李二点头,摆手的,“不理那些眼皮子浅的腐儒了。”

第0829章 解决兵力不足的办法

  自古以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朝代都讨不了好,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宋朝。

  宋朝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八成以上,经济文化空前璀璨,可就是因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国策,以致于这个空前璀璨的朝代被野蛮的异族所灭。

  文明被野蛮打败,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悲哀,穿越一趟,秦墨自然不会再让这种历史重演。

  大唐的军队在这个时代是空前强大的,即使是在原来的历史上,到大唐灭亡之前,其军队都是可以吊打所有异族的。

  历史上,大食帝国崛起,试图向东边扩张,与大唐爆发了恒罗斯之战,最终的结局却是大唐以几千人的代价,剿灭了大食数十万人,从此不敢向东扩张一步。

  但是因为国力的衰弱,也只能退出西域,将西域的统治拱手相让。

  大唐最大的弱处就是经济不行,所以秦墨用尽全力来发展的经济,没有强大经济实力支撑的军队只是空中楼阁,哪怕再强大,也无法持久,最终还是要崩溃。

  这也是历史上,大唐退出西域的原因。

  经过他不遗余力的普及,这个时代,上到皇帝,下到百姓,终于树立了正确的经济观念。

  大唐此时的经济总量,占据全世界的九成以上,以大唐目前的经济实力来看,养活几百万万军队根本就不成问题。

  至于那些腐儒和顽固的保守派,那是他们的观念不能够与时俱进所致,大规模的军队使得他们感到恐惧。

  不能说他们的出发点是坏的,因为他们的出发点的也是为了大唐,只是他们的目光受时代所限制,而且也是根据历朝历代来产生的。

  但是他们忘记了,大唐与前面的朝代已经是截然不同了,恐怖的经济总量,强大无比的科技实力,举世无敌的军队,民间百姓也是无比开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还用旧观念来看待事情显然是不合理的。

  秦墨笑着问道,“陛下认为目前的军队规模足以维持秩序了?”

  李二好奇的道,“难道还不够吗?大唐灭国无数,才用了这么多军队?”

  秦墨摇头道,“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那些异族被大唐凌厉攻势所吓坏,大唐所过之处自然是望风而降,可是如果让他们发现大唐的存在并不利于他们,甚至是为了毁灭他们,自然会奋起反抗。如果军队的人数过少,只怕到时烽烟四起,要疲于奔命。”

  这个世界只能有大唐一个国家,只能有这个民族的存在,异族只能是慢慢的消亡在历史的实力。

  这种情况下,反抗自然是会存在的。

  最好的办法就是杀光他们,但是可惜,不管是李二,还是大臣们,或是秦墨,都无法能够做到这点。

  他们并不是残忍无道之人。

  听了秦墨的话,李二是点头,“确实如此,那些异族只是暂时慑于大唐的强大,不敢反抗罢了,一旦大唐露出弱点,他们必定会进行反抗了,或者是大唐威胁到他们的存在了,也会进行反抗。”

  秦墨好奇的看向李二,“看来陛下感慨很深啊。”

  李二冷哼道,“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旧地,已经出现了动乱的苗头。”

  秦墨却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笑道,“意料之内的事情罢了。”

  “你早就料到会有这种局面发生?”李二好奇的看向秦墨。

  秦墨点头道,“是的。大唐在辽东大规模的移民,那些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的遗民,必定会发生恐慌,面对大量的新移民,反抗大唐之事自然会发生。”

  高句丽三国的百姓对于从大唐大规模移民过去的事情,感到了愤怒,认为大唐是要抢夺他们的土地和生存空间,反抗也是题中之义。

  要知道以前,大唐是直接的把土地分配给他们了,现在大唐的移民过去了,他们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被抢走了。

  李二点头道,“没错,所以有不少三国的遗民,对我大唐移民的百姓进行了攻击,驻军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便马上将其格杀,其民间怨恨不小,有不少异心之人在煽风点火。”

  秦墨沉道,“这是大唐太仁慈了,以至于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为大唐软弱可欺。”

  他们不过是被灭国的亡国遗民,若不是大唐,他们便是奴隶的身份。

  李二冷哼道,“若不是跟刚灭三国之时,大唐人口稀缺,还需要到他们,他们早就变身为奴隶了,现在竟然还不知好歹的进行反抗。”

  三国的遗民不但不对大唐的仁慈进行感恩戴德,还心存怨恨,这使得李二感到了十分的愤怒。

  “高原上的牧民们对朕感恩戴德,家里皆为朕树了长生牌位。”李二恼怒的道,“这些忘恩负义之辈为何就不能向高原上的牧民学习?哪怕是草原上的牧民,也对也对大唐产生了认同感,那些忘恩负义之辈,从前不过是贵族的奴隶,如今翻身当家作主,却忘记了这一切是谁给他们的。”

  李二的愤怒来源于他对于这一切的不解,“真不明白为何会如此?就连那些口中喊着要教化的大儒们也是不明白,也许那些高句丽三国遗民,他们脑后天生长着反骨。”

  秦墨笑道,“这原因自然是非常简单的,草原和高原以及高句丽三国是不一样的,草原和高原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统一的国家、统一的文化,自然也没有文化认同感、国家的认同感和民族的认同感,但是高句丽等三国则是不同,他们会为三国被灭还感到悲伤,自然是有不少人心想着复国。”

  在原来的历史上,高句丽被大唐灭国之后,其国内的反抗此起彼伏,大唐无力掌控局面,只能扶持了一个傀儡的高句丽王,但是这个高丽句丽也不愿意服从大唐,心怀不轨,试图反叛。

  这些情况秦墨自然是知道的,但是李二等人却是不知。

  大唐能够打下高句丽,但是却无法掌控局面,充分的证明了灭国容易,守土难。

  这些简单的道理,后世都有研究,但是对大唐来说,却是一个很新鲜的东西。

  “原来如此!”李二恍然大悟,又有些失望,“如此说来,是很难收服他们了。”

  李二的眼神之间的变得冷淡了起来,咬牙切齿的道,“既然他们不愿意认同大唐,心怀故国,那朕便成全他们,如今大唐高速发展,劳动力的缺口大得很。”

  之前大唐从高句丽三国获得了大量的奴隶,但是灭了三国之后,这个数字反而在高速的下降,因为李二和大臣们把高句丽三国旧地当成了自己的地方,自然不能在向其中伸手了。

  “大臣看见了高句丽的动乱,甚至有人劝说李二暂不要再快速的向高句丽三国移民,以避免引起反抗。”

  秦墨冷笑道,“妇孺之见,大唐要成为世界之主,无法避免反抗。”

  李二也是点头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成就不世之霸业,岂能因为这一点困难而退缩?”

  秦墨点头道,“没错,大唐不但不能减缓移民的脚步,反而要加快进度。”

  李二看了秦墨一眼笑道,“你小子是要把高句丽三国的遗民逼反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笑着道,“朕也是这么想的,这些高句丽三国的遗民们无法臣服大唐,朕对他们失望透顶,已经不准备留着他们了。”

  秦墨心中很欣慰,笑道,“这就是我为何说大唐的兵力还远远不足的原因,以如今大唐的实力,是如果是再次攻打高句丽三国,只需两万人便可,但是要维持局面,没有十万人是做不到的。同样的道理,大唐打下这么多土地,维持统治,需要的人口有多少可想而知。”

  李二对此也承认,“便是如此。”

  秦墨笑道,“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呢,现在大唐的人口缺口很大,移民这种大动作也进行不了几次,可是一旦大唐的人口进行了爆发,肯定是要向世界各地进行移民,到时候反抗也会此起彼伏。”

  李二问道,“那你是何意思?”

  秦墨沉吟道,“我的意思是让在外的军队直接驻守在当地。”

  李二吃惊的道,“你的意思是不让他们回来了?现在征战结束,军队只怕是归心似箭,要是不让他们一家人团聚,只怕要出乱子。”

  秦墨笑道,“只是说不让他们回来,可没有说不让他们一家人团聚。”

  “这是何意思?”李二有些不解。

  秦墨说道,“我的意思是把他们的家人送去与他们团聚。”

  李二摇头道,“这只怕也会出乱子。”

  秦墨笑道,“自然是不能够强迫将士们留在当地,得用些手段。”

  李二不解的问道,“用何手段?”

  秦墨解释道,“朝廷可命李靖等人向将士们征求意见,只要他们愿意留在当地,朝廷不但送他们家人去与他们团聚,而且给他们封爵,世袭罔替。”

  “世袭罔替?”秦墨的大手笔,连李二都感到十分震惊。

  要知道大唐的爵位制度,除了那些开国的是国公侯爷等,其他的都是一世降低一等,几次之后一个封爵的家族便会消失不见。

  这目的自然是非常简单的,就是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

  “你想过这会对朝廷造成多大的负担吗?”李二问道。

  秦墨笑道,“陛下这是灯下黑啊,那么大的土地,难道就没有产出啊,根本就不需要从大唐本土出一毛钱,这是羊毛出在羊的身上。”